河南永城市:麦田测产迎丰收 后期管理是关键
随着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麦田后期管理愈发重要。5月11日,河南省永城市农业农村局传来测产消息,今年该市小麦种植面积为180万亩,与去年持平,亩产568.76公斤,预计总产为102.38万吨,比去年增产0.15万吨。
“5月8日至9日,我们随机选取90个地块,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小麦预产测产调查。根据目前小麦生长发育情况,结合后期气象预报,今年的小麦成产三要素呈现一减一高一增特点:亩穗数减少、穗粒数增高、千粒重略有增加。”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陈连玉介绍,经测产,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43.86万,比去年43.96万减少0.10万,比常年42.64万增加1.22万;穗粒数34.5,比去年34.38增加0.12,比常年33.69增加0.81;按千粒重44.22克(前三年平均),理论产量669.12公斤,8.5折后亩产568.76公斤,与去年亩产567.94公斤相比,增产0.82公斤。
良种普及率高,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大。永城市以统一供种为抓手,组织农业专家选定郑麦1860、郑麦369、中麦578、郑品优9号、周麦30、西农511等6个品种,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单位,推行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单个品种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亩。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为粮食生产大市,该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生产上通过综合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抢时适量播种、病虫害综合预防、强化应变管理等节本增收措施,克服了播种季节干旱,冬春气温偏高、低温冷害等多种不利因素,春季及时调控水肥,开展“一喷三防”,有效控制了“两病一寒”,部分弱苗得到转壮,全市小麦苗情整体转化升级。
目前,该市小麦长势良好,各项目区药剂种子包衣面积达100%,配方施肥与前氮后移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95%以上,根部病害和苗期虫害比往年轻。同时,及早动员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确保技术宣传、培训与田间指导服务到位。结合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市农业农村局全体农技人员分乡包村,深入田间地头,对小麦生长期全程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绿色综合防控面积增大。
搞好保根护叶,延缓叶片衰老,对于促进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抽穗后,每亩地穗数已基本成定局,但穗粒数和千粒重还有较大变化,所以这一阶段是决定千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方向是保根、保叶、延长叶片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衰老,提高千粒重。重点做好喷施叶面肥,防干热风。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防病抗倒,减轻干热风危害。普通小麦可用高效水溶肥或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混合液,配合芸苔素内酯叶面喷施。优质强筋小麦可用尿素混合液配合芸苔素内酯叶面喷施,也可加其他生态活性的水溶肥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天复喷一次,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麦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是麦蚜和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要坚持“主动出击”不动摇,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切实做到“关口前移、压前控后”。
“目前,小麦生长期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我们一定要抓住小麦关键灌浆时期,继续做好防灾减灾预案,打好防病与叶面喷肥攻坚战,切实提高千粒重,最大限度提高小麦产量。”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永城市委网信办供稿(刘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