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
收起
2008年学界曾经就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项目有过深入的讨论,初步的思路是通过国际合作尽快拥有我国自己的电磁监测卫星。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项目在我国酝酿多年,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最初有这个想法,到统一认识,到研讨论证,到技术储备,再到项目落实,这个等待和准备的时间至少有15年。
实际上,早在“九五”期间,中国就开始卫星预报地震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果,不过整体来说在地震监测方面的卫星建设仍显缓慢。
2008年,学界曾经就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项目有过深入的讨论,当时甚至有媒体报道称2009年卫星就要发射了。“当时大家都非常着急,希望能尽快推进地震的监测预测,初步的思路是通过国际合作尽快拥有我国自己的电磁监测卫星”。申旭辉解释说。
但是这一计划后来被延缓,“这其中固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我国在技术储备上还没能达到需要的水平。”他强调。
此后,科学家们经历了日积月累的攻关路。直到2013年,各方面条件日渐成熟,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项目被正式批准立项。
2013年,国防科工局、财政部共同批复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卫星、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应用系统由中国地震局建设和运行。
2014年11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地震局和意大利空间局共同主办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16年8月,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希腊、奥地利、墨西哥及国内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外界从这两次研讨会可以窥见中国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项目上正在进行不懈的努力。